再保險對保險業的影響是什么?
第二、再保險的創新產品。產品是服務創新的抓手,現階段應該從以下幾個領域加強創新產品研發。一是對接國家戰略導向的業務需求,在服務“一帶一路”、中國企業“走出去”、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創新等方面主動作為;二是對接政府風險管理職能商業化轉型帶來的業務需求,再保險業可以在新型責任險、信用保證險、健康保險等方面進行產品創新。三是加強民生保障,研發推廣符合中國實際地域特點的巨災保險產品,提高再保險在國家綜合災害救助體系中的作用。例如,中再產險在國家災害風險管理體系中積極發揮“穩定器”和“安全閥”作用,為中國農業再保險共同體、中國城鄉居民住宅地震共保體提供技術和承保能力支持,為我國農業巨災風險和地震巨災風險的有效分散起到了重要作用。四是對接新技術帶來的新保險需求,在創新技術的驅動下,中國經濟的商業模式和產品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帶來了諸如網絡安全風險、法律風險等新興風險保障的巨大需求,再保險可以強化此領域的創新產品研發。
第三、如何提高創新能力。在整個保險業的經營鏈條上,再保險作為保險的保險,在數據積累、模型開發、產品定價上具有自己的獨特優勢。近年來,中再產險先后研發了中國第一條財產險風險曲線——中再風險曲線,并在中再產險在線服務平臺上陸續發布高價車定價工具以及通用航空定價工具,為我們的直保客戶進行風險定價提供支持。而隨著保險行業的轉型升級(愛基,凈值,資訊),也需要再保險業與時俱進,完成商業模式和技術能力的升級換代,外部新技術的出現,則為再保險業實現這一目標提供了新的工具。未來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分析等技術工具和前沿技術的落地應用,將讓再保險插上科技的翅膀,具備更強的創新能力。
第四、如何做好創新風控管理。保險創新在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更多風險保障的同時,也為保險公司的經營結果帶來了不確定性。主動做好創新產品的風險管理,是創新持續開展的關鍵。一方面,在前端需要做好保險產品的研發設計;另一方面,應深化創新多元化的風險轉移渠道,提高風險出口的管理能力。過去,保險業的保障面還比較有限,巨災風險和新興風險累積程度不高,主要依靠傳統方式進行風險轉移,但是隨著保險保障面的擴大和保障程度的提高,新風險的累積越來越大,越來越復雜,這就需要有非傳統的風險轉移方式來豐富我們管理風險的手段,利用資本市場的創新工具轉移承保風險是必然選擇。2015年,中再產險成功在海外發行首支以我國地震風險為保障對象的巨災債券,為中國保險業利用資本市場轉移保險風險進行了有效實踐。下一步,應該繼續探索使用新型風險轉移工具,努力打造前端承保、后端風險轉移分散相銜接配合的良性機制。
再保險公司是什么意思?
再保險公司,也是一種保險公司組織類型,但再保不面向我們普通廣大消費者,再保的客戶是保險公司。也就是說,再保是保險公司的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