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服飾有什么風格?
苗族服飾在各地各有其特點。黔西北、滇東北的苗族男子穿帶有花紋的麻布衣服,肩披織有幾何圖案的羊毛氈;其他各地苗族男子一般都穿對襟或左大襟的短衣,下著長褲,束大腰帶,頭纏青色長巾,冬天腳上多纏裹綁腿。婦女的服飾款式復雜多樣,據不完全統計,多達130種以上,頭上的發髻和裹巾,衣衫的顏色,繡花的圖案,以及裙子的有無和長短等等,不僅省與省之間,而且縣與縣之間,有時甚至寨與寨之間,常有不同的特點。湘西、黔東北、渝東南和鄂西南一帶苗族婦女服裝屬湘黔渝鄂型,都是上身著大襟右衽衣或中長衣,下著長褲,衣袖、褲腳和衣領周圍都鑲有花飾,胸系繡花圍腰,服飾多為青色或藍色,多數包頭巾。黔東型包括苗語黔東方言的全部苗族,女裝都尚藏青色,大領衣(少數為大襟衣),不分截的百褶裙,衣、裙花飾以刺繡為主,用織錦為飾較為普遍;多數挽椎髻,少數盤發包頭。黔中南型屬苗語川黔滇方言的苗族,婦女服裝多為大領對襟和大領左、右衽,著大襟衣的占少數,百褶中裙,長裙較少,衣外多披附屬飾件;衣裙多數以挑花、刺繡、蠟染為飾,少數無花。川黔滇式分布在苗語川黔滇方言的滇、黔、川、桂四省,婦女服裝的基本款式為大領對襟或大領左、右衽短衣,部分衣外有附屬飾件,部分著外披,大多著百褶多截中長裙,前系裙圍,后垂飄帶;多數地區為盤發或挽髻后,外包頭巾,個別地區大量摻假發或麻后挽成大盤,不纏頭巾。海南苗族婦女著對襟半長青布衣,一般僅頸部及胸前各釘一顆紐扣,下穿蠟染短裙,長與衣齊,穿時,裙在內,衣在外;天冷時,纏青色綁腿。銀飾是苗族服飾的主要裝飾品,苗族群眾都喜愛銀飾,各個支系的苗族婦女盛裝時都佩戴多種銀飾。
苗族飲食習俗有什么特點?
黔東南、湘西、海南島和廣西融水的苗族,主食為大米,也有玉米、紅薯、小米等雜糧;黔西北、川南、滇東北的苗族,則以玉米、土豆、蕎子、燕麥等為主食。副食種類很多,肉類有自家養的家畜、家禽和魚類,蔬菜有豆類、菜類、瓜類,此外還采集野菜和從事漁獵等以補充。酸辣二味是苗族生活中不可缺少之物。過去,由于山區缺少食鹽,因此很多苗族人民終年淡食,只能以酸辣調味,日久形成習慣。苗族人尤其喜歡吃酸,幾乎家家戶戶都自制酸湯、酸菜、酸辣,腌制魚肉,苗家的酸湯魚肉嫩湯鮮,清香可口,聞名遐邇。苗族喜飲酒。平時勞作之余,喝一點酒,舒筋活血,消除疲勞;親友來訪,逢年過節,紅白喜事,必以酒待客,久之形成了一套喝酒的傳統習俗和禮儀,很多地方的苗族宴飲和敬酒時,還有唱酒歌的習俗。湘、桂、黔交界地區的苗族還流行喝油茶,它不僅是苗家待客時必備的飲食佳品,而且還是平時飯前飯后的一種特制飲料,有些地方甚至以油茶當中飯吃。湘西、黔東北和重慶南部則將炒米茶作為過年節時飲用和招待親友貴賓的高檔飲料。
關鍵詞: 苗族服飾 苗族飲食習俗 苗族的風俗習慣 苗族有什么風俗習慣 苗族吃油茶有什么講究嗎 苗族踩腳是什么習俗 苗族吃年有什么習俗 苗族拔雉毛代表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