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復位有一定的危險。頸椎比較纖細,承擔著很大負荷,也容易受到損傷。頸椎周圍的肌肉沒有腰椎周圍肌肉發達,所以在進行手法復位時,一定要非常謹慎小心。一般頸椎脫位或其他損傷,可以通過牽引保持外固定,才能夠使頸椎逐漸穩定。
當出現神經脊髓損傷的癥狀時,應該采取手術治療方法。一定要注意頸椎損傷,造成的后果非常嚴重,可能會造成癱瘓,或大小便失禁等非常嚴重的并發癥。
所以頸椎復位一定要重視,要在有經驗醫生的指導下充分進行評估,要明確影像學的表現,包括X光片、CT,以及磁共振的異常表現,才能夠進行治療。
所以頸椎的外傷在處理時,要注意避免神經脊髓損傷,要適當外用頸托進行保護,才能夠避免軟組織損傷和其他神經損傷,避免在復位后加重神經脊髓損傷,從而造成不可逆的后果。
頸椎復位一般幾次會好
頸椎復位一般2-3次會好。
因為頸椎復位后,一旦韌帶出現牽拉,就有可能會造成再次錯位,為了保險起見,一般需要做2-3次頸椎按摩,能夠使頸椎調整到原來的位置。故頸椎復位一般2-3次會好。
頸椎復位時最好是去正規醫院請專業人士進行正骨,且頸椎復位時要注意手法不能太過于粗暴,以免造成二次傷害。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頸椎病都可通過復位進行治療,對于脊髓型頸椎病人,通過復位不僅起不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有可能加重病情。
若癥狀并未緩解,需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明確一下病情情況,才能更好的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