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對夫妻相處有什么影響?
原生家庭對夫妻相處的六方面影響:
1. 應付框(Coping Frame):我的家人是怎樣面對壓力的呢?我自己也是這樣嗎?
2. 模范框(Modeling Frame):我的父母在相處上,給我作別人的丈夫或妻子留下什么榜樣?
3. 角色框(Role Frame):我在原生家庭中扮演什么角色?我是習慣要做決定的,還是聽候別人的帶領?這對我的婚姻生活有什么影響?我與配偶的角色能有彈性,因環境的需要而調節嗎?
4. 定義現實框(Definition Frame):我的家人怎樣看現實?是悲觀失望還是樂觀?我家庭有沒有一些價值取向是我一直奉為金科玉律的?這與我配偶的價值觀有沖突嗎?
5. 倒轉框(Reversal Frame):我有什么行為、態度或想法,是刻意與原生家庭相反的?是想擺脫父母某些負面的影響嗎?我有沒有留意這些行為有時候會矯枉過正呢?
6. 效忠框(Loyalty Frame):在我的原生家庭中,我傾向效忠于誰?這對我的婚姻有什么影響?婚姻遇到不快時,我會否找其他家庭成員作聯盟?
原生家庭最怕的三種父母介紹
一、虐待型父母
這種父母最“有毒”,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主要表現為身體虐待(即施暴)和言語虐待(即咒罵)。
1、身體虐待:根據相關調查顯示,我國69.8%的人從小挨過父母的打,由此可見范圍之廣,再升級到身體虐待,應該有不少人都深受其害。
2、言語虐待:如果說身體虐待是一種肉體上的折磨,那么語言虐待這是一種精神上的煎熬。
二、缺位型父母
這類父母是孩子的災難。主要表現為父母角色代入感差以及缺席孩子的成長過程。
1、角色缺位:很多父母盡管已經為人父母,但卻可能自己本身就是個“巨嬰”。甚至可能是“啃老”或者是“啃小”族,就是不管從哪個角度看,他們都沒有進入到父母的角色,而是一直停留在那個讓他們壓力最小的角色里面。比如現在童模、童星行業盛行,因此繁衍出了一大批“啃小族”,那些父母整天就陪著孩子輾轉各大秀場,相對于親子關系他們更像是工作上的伙伴,背后滿滿的都是功名利祿,但其實這些對于孩子來說,無異于毒害。
三、操控性父母
操縱型父母就是沒有界限意識,只要是關于孩子的事情,無論大小,都要干涉、都要插手。
關鍵詞: 原生家庭對夫妻相處有什么影響原生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