棘螈是什么動物
棘螈是兩棲動物,又名龍蠑螈、棘龍蛙。屬鞘翅目,腹面有一個大而扁平的角質緣或有一條粗大的棘而得名。棘螈體形不大,身長僅為25-50厘米。成體體形呈長橢圓形,背部灰褐色或帶淡黃色。頭與頸部呈現黑色、棕褐色或綠色邊緣光澤;頭部與頸部為紅色,背部灰褐色至褐黑色,呈不規則形;四肢粗厚、粗壯,有6-8根趾頭。棘螈棲息在巖石石縫或洞穴中。主要生活在中國南方及東南亞的潮濕陰暗水域中以各種蛙類及兩棲類為食為主;冬眠時則常潛入水底覓食。主要生活在熱帶至亞熱帶淺水區的泥巖和珊瑚礁地區,也生活于熱帶雨林區和山地森林內等潮濕陰暗環境中。棘螈是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也是《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09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滅絕物種之一。
棘螈的棲息環境詳細介紹
棘螈的自然棲息地分布范圍較廣,主要集中于云南和廣西一帶。云南的棘螈多棲息于海拔700-1500米的泥巖和珊瑚礁區域。廣西也是一片比較典型的地區,既有森林覆蓋率高,也以山地森林為主,適宜棘螈生活。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海拔900-3000米之間的低山丘陵地帶,以及山區內較小的高山湖泊中。棲息環境包括沼澤、池塘、水池、瀑布和溪流等。雖然這一區域生態系統較為完整,但其生物多樣性仍受到一定影響。這些因素也導致了廣西棘螈棲息地面積的縮小。為更好地恢復野生棘螈種群以及維護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在一定程度上應盡可能將它們棲息環境保持到適宜的水平,進而有效恢復其種群數量和棲息地質量。目前的主要措施是對棲息地進行人工補植,建立人工繁殖中心及小種群維持等措施;除此之外還可以通過建設人工巢和種蛙飼養繁育等方式將種群數量增加到一個較高水平。為保持棘螈種群健康運行,還應對這些地區進行一定程度上的圍欄、圍網措施以及水渠建設等措施來恢復和保護該地區野生棘螈棲息環境和生態系統。另外在這里同時兼顧棲息地及幼苗培育,使其盡可能保持自然狀態下物種多樣性和適應性,從而更好地保護當地生態系統。
關鍵詞: 棘螈的棲息環境詳細介紹 棘螈是什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