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28日從山東省政府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該省推進“科技興糧”“綠色儲糧”,在濟南、臨沂、日照等地探索糧食入庫接收新工藝。其中,多地應用液壓翻板卸車機、環保除塵清理篩等高效環保入庫設備,單日入庫量提高2倍—3倍,噸糧入庫耗電量下降34%。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副局長呂明介紹說,該省積極開展高標準糧倉建設和倉儲綠色升級,推動空調制冷控溫、內環流控溫、橫向通風、智能通風、多參數糧情測控等技術集成應用,增強糧溫糧濕、倉溫倉濕主動控制能力,滿足準低溫儲糧要求。此外,探索應用多殺霉素、食品級惰性粉、紅外燈誘捕等物理生物防治技術,實現糧食有害生物綜合防治。
呂明表示,山東全方位布局和升級倉儲設施,實現糧食收得下、儲得好。目前,該省已形成省市級大中型儲備庫、縣級中心庫和基層收納庫三級糧食倉儲設施體系,完好倉容4452萬噸,罐容252萬噸。此外,該省開展綠色倉儲提升行動,目前已完成地方儲備糧庫升級改造和新建擴建倉容208萬噸,糧食信息化建設、綠色儲糧技術、設施設備現代化均走在全國前列,為實現糧食收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保障。
在保障小麥、稻谷等口糧品種絕對安全的基礎上,山東通過增儲和品種串換,逐步增加玉米、大豆等飼料用糧儲備,實現了主要原糧儲備品種全覆蓋。
“我們投資200余萬元人民幣新購入大豆蛋白檢測儀、脂肪酸值檢測儀等先進設備,實現了大豆和玉米質量指標全項檢測,確保每一批入庫的儲備糧都經得起嚴格的質量檢驗。”魯糧集團儲備糧管理部副部長、高級工程師程小麗介紹說,該集團充分利用山東地區低溫天氣持續時間長的優勢,有效運用自然冷源,融合傳統通風技術與現代控溫制冷技術,夏季糧倉平均糧溫降低5℃,同時降低能耗約50%。
山東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總工程師楊士新介紹說,山東依托大型現代物流企業、連鎖商超發展糧食應急配送中心,建設城鄉一體化網絡,實現城市、社區、城際、農村配送一體化有效銜接,打造由都市區“1小時”、周邊城市“3小時”、城市群“5小時”構成的“135應急保障圈”。截至今年9月底,該省建立糧食應急供應網點2448家,應急加工企業341家,應急配送中心231家,應急儲運企業265家,應急保障中心178家。
楊士新披露,山東今年已確定省級應急保障企業158家,其中儲運企業45家、加工企業62家、配送中心24家、供應網點27家。此外,還制訂完善《山東省糧食安全風險防控應急預案》,編制《糧食應急預案操作手冊》,目前16個市和131縣(市、區)全部制定了糧食安全風險應急預案,實現省內轄區全覆蓋。
山東是糧食生產大省,也是糧食儲備大省,地方儲備規模居全國第二位。(記者 孫婷婷)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