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今宵》是從那年春晚開始唱的?
《難忘今宵》是1984年春晚開始唱的,由李谷一老師演唱。春晚起源于1979年,并在1983年正式開辦,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聯歡晚會的總導演黃一鶴找到作詞家喬羽,希望他可以為春晚的結尾曲寫一首歌,《難忘今宵》就此誕生。
1984年,中央電視臺春節文藝晚會總導演黃一鶴覺得缺少一首與整臺節目相配合的歌曲,于是黃一鶴找到了詞作家喬羽,希望他能為豬年春晚的結尾曲寫一下歌詞,內容要有家人團聚,祖國大團圓,親人間的骨肉之情和對未來的希望。喬羽把黃一鶴所說的主題思想,在歌詞里全體現出來了。歌詞完成后,黃一鶴找來了作曲家王酩譜曲,導演組內部對這首還沒徹底完成的歌曲發生了爭議,有人說這曲子寫得不太健康,軟綿綿的像哀樂一樣,但作為總導演的黃一鶴并沒被這種聲音所左右,與李谷一堅持把這首歌錄了下來,這便是《難忘今宵》。
《難忘今宵》為什么會成為經典?
《難忘今宵》的音律舒緩、悠揚,詞意親切、邃遠,易于貼近觀眾的心,易于上口傳唱,更具催動情感的張力和滲透力,既道出了盛筵將散,深情告別時的真摯祝福,又表達了對來年再相會的無限期盼和良好祝愿,同時配上李谷一嘆聲輕柔的唱法,使得歌曲朗朗上口,回味無窮。
《難忘今宵》歌詞好、旋律好,再加上春晚平臺好,逐漸成為特定場合演唱的歌曲,也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
青山、綠水、天涯、海角,通俗易懂的歌詞和委婉動聽的旋律,讓歌曲《難忘今宵》成為經典。在《難忘今宵》的旋律里,我們能看見一種文藝的"通俗易懂"和"簡單明了"。將近三十年縱橫春晚的《難忘今宵》,以其濃厚的情感、深厚的底蘊、優美的旋律征服了一代又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