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建設簡介
生態文明建設其實就是把可持續發展推進到綠色發展的高度,給后代種樹,也就是給后代留下更多的生態資產而不是留下遺憾。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關系到國家的未來、人民的福祉、兩百年的奮斗目標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它是人類為保護和建設美好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總和。它是一項系統工程,貫穿于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進步狀態。
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可持續發展。從源頭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群眾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更加積極地保護環境生態,更加自覺地愛護自然,努力走向中國社會資本主義建設生態文明的新時代。
生態文明建設的措施是什么介紹
1.優
優化土地空間發展模式。按照人口、資源、環境平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統一的原則,控制發展強度,調整空間結構,推進集約高效的生產空間、適度的生活空間和優美的生態空間,為自然留下更多的恢復空間,為農業留下更多的沃土,為子孫后代留下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區定位促進各地區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鎮化、農業發展和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進行開發工作能力,堅決維護我們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2.節
全面推進資源節約。要節約和集中資源,促進資源利用方式的根本轉變,加強節約管理的全過程,水和土地的消耗強度,降低能源、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率。推進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產業、新能源發展節能低碳和可再生能源,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環境保護和用水總量進行管理,建設節水型企業社會。嚴格遵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控制土地使用。加強礦產資源的勘查、保護和合理開發。促進企業生產、發展進行循環社會經濟,流通和消費的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
3.保
加強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提升生態產品生產能力,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推進水土流失、石漠化、荒漠化的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工程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進行建設。堅持以預防為主要,綜合治理,著力解決危害人民健康的優秀環境問題,加強水、空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一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和各盡所能的原則,與國際經濟社會主義一道積極有效應對全球氣候條件變化。
4.建
加強生態文明體系建設。將資源消耗、環境破壞和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適應生態文明要求的指標體系、評價方法和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進行開發保護體系,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主義制度、水資源管理會計制度和環境信息保護企業制度。深化資源產品價格和稅收改革,建立體現資源稀缺性、生態價值、市場供求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社會環境進行監管,完善生態經濟環境保護責任制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環保、節約、生態意識,形成理性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關愛生態環境的良好氛圍。
關鍵詞: 生態文明建設理念是什么 生態文明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