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作為一個小島國,卻是一個發達城市,拋開別的不談,日本的經濟實力確實是大家有目共睹的,而東京作為日本的首都經濟自然也不差,那么東京以前是怎樣的呢?
80年代的東京發展如何?
1982年的東京,街道上熙熙攘攘,高樓林立,非常現代。與20世紀80年代的北京相比,這是非常不同和令人驚訝的。

20世紀80年代的東京,街道上有汽車,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達到了頂峰。然而,從20世紀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日本出現了泡沫經濟。
在1980年代,在東京,沒有一萬日元(相當于80年代的120多人民幣),你是叫不到出租車的。
日本出租車場景20世紀80年代,在東京的街道上,出租車的起步價是1萬日元
80年代,是日本最輝煌的時代。
在經濟和歷史上,世界上幾乎所有國家都羨慕日本,那就是日本的”泡沫經濟時代“的這一時期。
那么這個所謂的日本泡沫經濟時代有多夸張呢?
曾經的日本富豪們說過這樣一句話:我們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的地皮房產,然后再把它們高價租給美國人。
20世紀80年代,在東京的一個麥當勞,日本人能吃一頓飯相當于5000元。
當時,日本的社會是一場混合的盛宴。在是燈紅酒綠,金罍澆灌夜夜笙歌的場景,日本所有的人都相信股票和房地產會永遠上漲。在那個時候,日本是奢侈的資本主義舞臺,也許僅此而已。
關于80年代的東京,我們就說到這里,下面我們再來看看東京是怎么發展起來的:
自古以來,日本就是一個善于學習、吸收亞洲其他國家文化、模仿中國唐朝的國家。明治維新始于政治體制和帝國時代,日本進行了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國內經濟、科技發展迅速。二戰戰敗后,日本經濟遭受毀滅性打擊,但戰后日本工業基礎并未完全摧毀。這里也有許多受過良好教育的人才,深藍的國家元首美國也在其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冷戰期間,日本成為美國物資供應的后方。大量的軍需、經濟物資和生活資料為日本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動力,日本重視教育和科技,美國的幫助和日本的辛勤勞動加速了日本的崛起,最終進入發達國家行列,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從日本最大的城市東京,我們可以看到日本東京的發展現狀。東京是日本最大的城市,許多人把它作為首都。事實上,日本,沒有法定首都,但在東京建立了一個國家行政中心,占地2190平方公里,人口3700萬。整個的城市人口密集,高樓林立。2016年,東京國內生產總值達到9730億美元,經常與美國的紐約爭奪世界第一。從東京附近到瀨戶內海,有更多的機會占上風。這是日本最發達的地區,集中參觀了日本的許多大城市,如橫濱,名古屋,京都和大阪。
日本島嶼資源貧乏,所謂的石油、天然氣和礦產資源稀缺,他只能靠進口資源來滿足需求。而從中東,非洲和東南亞進口的日本石油和其他原材料主要通過巴士海峽運往日本。海峽不僅是中國和菲律賓,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也是美國的石油通道和日本進入戰略物資的必經之路。也是俄羅斯太平洋艦隊和北洋遠東航線的重要通道。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