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米族男子穿什么樣的服裝?
據明清史料的記載,普米族歷史上的服飾男子編辮子,頭戴藏式帽,佩刀披氈子,戴耳環,左手穿袖子,赤足。婦女肩披細縷發辮,多首飾,穿裙子,赤足;普米族的服飾以寧蒗地區保持傳統較多,一般在13歲以前不分性別,都穿有一件右襟麻布長衫,男不著褲,女不穿裙。女孩發飾前留一辮,上栓紅綠料珠。男孩則在頭部的前邊和左右各留一辮,不佩珠;成年男子的服裝各地大致相同,主要是上穿麻布短衣。下穿寬大長褲。外罩長衫,束羊毛制的繡花腰帶。富裕人家穿氆氌長衫。膝以下用布或氈裹腿,腰間佩刀,赤足,或夏穿草鞋,冬穿粗工牛皮鞋;老年男子蓄長發,用絲線把頭發包纏于頂?;蛱旯忸^,于頭頂留一撮發,纏盤于頂。頭包帕或戴氈帽,晚近流行盆沿禮帽,有的還鑲飾金邊。
普米族女性穿什么樣的服裝?
婦女服飾最為豐富多彩,寧蒗、永勝的普米婦女留長發,以辮子粗大為美,外包黑布大包頭。上衣窄袖高領,穿大襟短衣,著百褶長裙。春秋穿夾衣,用燈芯絨縫制,領和衣邊鑲嵌金銀邊,稱為“金邊衣服”,是婦女最華貴的衣裝。喜用羊毛彩帶束腰,背披羊皮,胸前佩帶銀鏈,戴手鐲、戒指、項鏈、耳環、玉墜和串珠頭飾等。蘭坪普米婦女服飾受當地白族影響較深,普遍穿麻布或毛線裙子,未婚女子頭飾正面壓貼多層繡花邊方巾,發辮中摻入絲線,自左向右綰住布帕,上戴黑色瓜皮帽。有的頭扎兩股發辮,婚前用雙層刺花的天藍色布包頭,外栓有根紅頭繩。婚后改用黑色布包頭。少數講究裝飾的婦女,將發辮編成12股,綴以紅、白料珠12雙,耳綴銀環,項掛珊瑚、瑪瑙串珠,胸前佩帶“三須”或“五須”銀鏈,節日和婚禮穿花鞋或自制豬皮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