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股東減持需要繳納多少稅費?
自然人股東與機構股東不同,如果是公司持股,需正常繳納25%的企業所得稅;個人股東減持需繳納20%的個人所得稅。有兩個辦法,可以有效降低稅負。
第一,上市公司的自然人股東可以要求上市公司在限售股解禁后再實施高比例送轉股。因為根據國家稅務總局的相關規定,在限售股解禁后實施送轉股是免征送轉股的個人所得稅的。
第二,變更減值納稅所在地,每個人最多可以在國內三個證券公司賬戶,可以將股東原有的股票從無財政獎勵地區的券商營業部轉托管至有財政獎勵地區的券商營業部證券賬戶。這種方法實質上是變更納稅地,享受到地方政府財政獎勵,從而達到節稅的目的。
個人股東減持繳納的20%的稅分為兩部分,一個是國家財政留存部分為60%是地方財政,另外一個是留存部分40%。地方財政就是把自己的一部分拿出70%-90%獎勵給個人股東,個人股東在合規的情況下交完了稅,還能拿到地方財政的獎勵,很多地方為了增加當地的稅收收入,會出具很多的優惠政策,吸引各地的股東來當地減持,達到雙方達到互利互惠的目的。
因此,股東的納稅體量越大,那么財政扶持獎勵的比例也會越高。
股東如何實現股份價值最大化?
股價創新高及自身財務需求是股東減持的主要動力,但也有股東所持股權股價創新高后,對股價估值過高或因行情振蕩,未在最佳時機減持,錯失機會。我們認為:股東應根據所減持股份公司基本面,科學合理估值后,進行減持,從而保證股份收益的穩定及價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