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儲縮表是什么意思?
所謂的美聯儲縮表,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作為一國央行,必然會持有大量的資產,同時也有負債。而且在會計統計學上,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和總負債是相等的,也就是有多少資產就有多少負債。
所以,美聯儲縮表,就意味著美聯儲的資產和負債是一起減少的,因此也就是縮減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縮表有什么影響?
在美聯儲的資產中,主要有兩大類,一類就是對其他機構提供的融資,包括貸款、再貼現、證券回購協議等等;另一類就是持有的證券,包括美國國債、資產支持證券等。
而美聯儲的負債,主要有發行在外的聯邦儲備券、各種存款、逆回購協議等。
而美聯儲作為美國的央行,是有發行貨幣的權力的。然而,在美聯儲的資產負債表中,卻幾乎見不到美元現金,這又是為什么呢?
這是因為美聯儲印出來的美元,只有投放出去,才能變成真正的貨幣,不然就是一堆廢紙。那美聯儲印出來的美元要怎么才能投放出去呢?顯然不可能滿大街去撒錢。將印出來的美元借給其他機構,或者用來購買證券資產,便是最快最有效地投放貨幣的方式。
所以,如果美聯儲要縮減資產負債表,那就表明美聯儲會減少對其他機構的融資,或者減少購買證券資產,而這同時也意味著美聯儲要把投放出去的貨幣再收回去,變成一堆沒用的廢紙。
因此,在美聯儲縮表之后,在市場中流通的美元就會減少。由于美元在全世界流通廣泛,一旦流通中的美元減少,美元就可能變得緊俏,從而引發美元升值,其他貨幣對美元貶值。
而美元升值,又可能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比如貿易,在美元升值后,其他國家對美國出口商品可能變得更容易,而美國的商品要出口到其他國家可能會更難。又比如大宗商品,在美元升值后可能會大跌。
當然,美聯儲縮表,不僅僅只會引起美元升值及其引發的連鎖反應,而且還會造成其他影響。比如美聯儲縮表后造成的對外融資的減少,可能會影響經濟的增長。又比如縮表后對證券資產的購買減少,會引起證券價格的大跌等等。
因此,在美聯儲縮表進行時,可能也是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股市、債市齊跌之時。由于美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其股市、債市在全球的影響力也是最大,所以如果美國經濟增長放緩,股債大跌,難免會讓其他國家也受到影響。
美聯儲是什么?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即美聯儲,是美國的一家私有中央銀行,負責履行美國的中央銀行的職責。這個系統是根據《聯邦儲備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12月23日成立的。美聯儲的核心管理機構是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美國聯邦儲備系統由位于華盛頓特區的聯邦儲備委員會和12家分布全國主要城市的地區性的聯邦儲備銀行組成。杰羅姆·鮑威爾為現任美聯儲最高長官(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作為美國的中央銀行,美聯儲從美國國會獲得權力,行使制定貨幣政策和對美國金融機構進行監管等職責。
美聯儲是美國聯邦債務的最大持有者,對股東構成嚴守秘密,2020年,美聯儲凈利潤達888億美元。
美聯儲由在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和分布美國各地區的12個聯邦儲備銀行組成。美聯儲主要的貨幣政策由聯邦儲備局委員和聯邦儲備銀行的主席共同參與制定。以避免政策決策權過于集中在少數幾個地區(如華盛頓和紐約)。
美國第一銀行和第二銀行當初因不被大眾接受而最后被迫關閉,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這兩個銀行都位于美國東北部的費城,被很多人認為主要服務于東北部的一些富豪商人,而不是所有美國人。美聯儲在成立時認真吸取了這個教訓。
在組織形式上,美聯儲采用的是聯邦政府機構加非營利性機構的雙重組織結構,從而避免了貨幣政策完全集中在聯邦政府手里。美聯儲把12個聯邦儲備銀行設立成非營利機構而非政府機構的一個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貨幣政策時能同時考慮政府和私營部門的聲音。雖然位于華盛頓的聯邦儲備局是美國聯邦政府的一部分,但12家聯邦儲備銀行不屬于聯邦政府機構,而是非營利性私營組織。但需要強調,聯邦儲備銀行不同于一般的私營組織。聯邦儲備銀行并不以營利為目的,而與聯邦儲備局一起承擔美國中央銀行的公共職能。
12個聯邦儲備銀行的總部分別位于波士頓(Boston)、紐約(New York)、費城(Philadelphia)、克里夫蘭(Cleve-land)、里士滿(Richmond)、亞特蘭大(Atlanta)、芝加哥(Chicago)、圣路易斯(St. Louis)、明尼阿波利斯(Min-neapolis)、堪薩斯城(Kansas City)、達拉斯(Dallas)和舊金山(San Francisco)。而每個聯邦儲備銀行在轄區內又設有分支機構(branches)。比如達拉斯聯儲總部在達拉斯,但同時在休斯敦、圣安東尼奧和艾爾帕所設有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