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基金會理事長劉偉在10月26日至27日召開的社保基金會境內管理人座談會上表示,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社保基金過去通過牢牢把握中國經濟的大趨勢盈利,未來這一投資的基本點依然有效、不會改變,這是社保基金會堅持長期投資的基礎,也是社保基金能夠持續保持戰略定力的底氣所在。社保基金會將堅定價值投資理念不動搖,未來將繼續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資本市場穩健發展中實現保值增值。
多家管理人表示,通過總結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經驗,將堅持長期投資和價值投資理念,持續提升應對市場波動的能力,進一步提高組合投資管理水平。
強化逆周期布局
(資料圖片)
“截至2022年底,社保基金會管理的三大類資產權益規模6萬多億元,其中作為戰略儲備的社保基金2.6萬億元,基本養老保險基金1.6萬億元,劃轉中央企業國有股權1.8萬億元。社保基金成立23年來,累計投資收益約1.66萬億元,年均收益率7.66%,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受托管理6年來,累計投資收益2670億元,年均投資收益率5.44%。”劉偉介紹。
在業內人士看來,社保基金、養老金之所以能夠穿越牛熊面對市場波動取得較為穩定的投資成績,源于社保基金會切實增強大局觀和宏觀研判能力,堅定信心,保持定力,強化逆周期思維,以實際行動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穩健審慎開展投資運營。
“價格回歸價值的規律不會改變,社保基金堅持的價值投資理念不會動搖。”劉偉表示,在多年的投資實踐中,社保基金已經形成了成熟的大類資金配置體系,其中關鍵的一環就是資產再平衡,即在市場觀望時堅定買入,在市場過熱時適時賣出部分股票。事后進行回溯分析,這樣才能踏準市場節奏,把握住市場機會。
多家管理人也表示,正確看待市場短期波動,強化逆周期布局,加大權益類資產配置,用實際行動踐行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促進資本市場與中長期資金良性互動。
銀華基金總經理王立新表示,大幅波動的市場情況下,甄別哪些情形是非理性波動,保持一定的逆向投資心態,也是實現超額收益的來源。回顧組合中超額貢獻較大的行業和個股,都是在跌到估值極低時買入的。尤其是規模較大的社保組合,在下跌時逐步買入也能夠節省一定的交易成本。
“通過大幅偏離來跑贏基準,是蘊藏風險的。無論行業還是風格,都應錨定基準,不宜偏離過多。即使面臨波動和分化加劇的市場,在投資方面也應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和責任投資。”富國基金總經理陳戈說。
南方基金總經理楊小松表示,南方基金將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發揮專業、長期、可持續性的投資能力,力求在市場波動和分化中把握投資機會,助力老百姓分享國民經濟增長的長期成果,繼續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促進共同富裕貢獻力量。
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
社保基金會及其管理人勇于逆勢加倉,堅定地做多中國資產還源于對中國經濟的信心,以及經濟基本面持續向好。
在社保基金會及其管理人看來,今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先后出臺實施了一系列擴大有效需求、促進結構優化的政策措施,特別是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召開后,“穩地產”“化解地方政府債務”“活躍資本市場”等一系列針對重點領域的政策持續落地,穩增長政策的效果正在顯現。國家統計局最新發布的季度經濟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國內生產總值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2%,多項指標表現好于市場預期。
“要深刻認識到,我國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的特點也沒有改變,支撐高質量發展的條件也沒有改變。我國人口紅利并未消失,新的人才紅利正在形成,城鎮化進程尚未結束,民營經濟的活力仍未完全釋放。”劉偉說。
劉偉進一步表示,社保基金過去通過牢牢把握中國經濟的大趨勢盈利,未來這一投資的基本點依然有效、不會改變,這是社保基金會堅持長期投資的基礎,也正是社保基金能夠持續保持戰略定力的底氣所在。
南方基金、博時基金等多家管理人也紛紛表示,對于中國經濟基本面和資本市場長期向好充滿信心。
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談及未來投資方向,社保基金會及其多位管理人表示,服務國家戰略,聚焦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可以獲得較好回報。
“國家重大戰略中本身就蘊藏著巨大的商業機會和投資機遇,對實業是如此,對二級市場投資亦是如此。”劉偉舉例,雙碳國家戰略,引領我國能源和產業結構不斷向綠色轉型,孕育出了萬億元級別市值規模的新能源板塊;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我國在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取得新突破,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產業蓬勃發展,相關板塊和公司成為當前的投資熱點。服務國家戰略,既是社保基金的職責所在,也能讓社保基金在深度參與其中的同時獲取穩定較好投資收益。
劉偉介紹,今年社保基金會開展了現代化產業體系重大理論研究,其目的就是要進一步對標國家戰略、服務國家戰略。希望各家管理人也要結合專業特長,深耕自身擅長的專業領域,把握好中國經濟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方向,發掘投資機會,在助力國家戰略的同時獲取超額收益。社保基金“投資國家隊”的身份不會改變,未來將繼續在服務國家戰略、助力資本市場穩健發展中實現保值增值。
多位管理人紛紛表示,科技創新、轉型升級帶來大量投資機會,是高質量發展階段投資組合中的重要資產,也將服務國家戰略。
“科技創新帶來全要素生產率的提升是高質量發展階段的最重要特點。作為中國市場的投資者,必須牢牢把握科技創新帶來產業變革的發展脈絡。華夏基金近年來投入大量研究資源在前沿領域的研究上,特別是打破既有行業劃分形式,以產業鏈或特定技術領域為基礎通過跨行業研究小組的形式對重要的科技創新領域進行深入研究,如新能源、人工智能、新材料、專精特新等方面均形成了跨行業的研究力量。”華夏基金總經理李一梅表示。
此外,在博時基金董事長江向陽看來,加強科技創新的投研力量在提高收益的同時,也是控制新興產業投資風險的關鍵措施。“要進一步增強投研力量,補充科技方向投研人員;完善科技創新研究人員的組織架構,提高投研的轉換效率;要不斷完善投研框架;完善估值方法;建立全方位深入跟蹤的投研體系;不斷完善新興產業投資的風險控制體系。”江向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