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市的自然環境是怎樣的?
![]()
襄陽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居漢水中游,秦嶺大巴山余脈,地跨東經110°45′—113°06′、北緯31°13′—32°37′,北鄰河南省南陽市,南與荊門市相鄰,東接隨州市,西連十堰市。行政區域總面積1.97萬平方千米,平面版圖呈不規則的平行四邊形,邊界線全長1332.8千米。東線北端起自棗陽市新市鎮的白竹園寺林場,與隨州市新城鎮的界牌口村相連;南端止于宜城市流水鎮馬頭村,與鐘祥市長壽鎮、張集鎮相接;兩端直線距離109.5千米。西線北端起自老河口市洪山嘴鎮楊化崗村,與河南省淅川縣相連;南端止于保康縣馬橋鎮,與房縣、神農架林區相連;兩端直線距離122.8千米。南北縱距北端為老河口市洪山嘴鎮楊化崗村,南端為南漳縣東鞏鎮蒼坪村,直線距離157千米;東西橫距東端起自棗陽市新市鎮白竹園寺林場最東端,西端止于保康縣馬橋鎮最西端,直線距離228千米。
襄陽市地形大體分為西部山地,中部崗地、平原,東部低山丘陵等三個基本地理單元;地質分屬揚子準地臺、秦嶺地槽兩大構造;土壤主要包括黃棕壤、水稻土、石灰土、潮土、紫色土、山地棕壤等六種;山脈分屬武當山、荊山、桐柏山、大洪山四大山系;河流分屬漢江、沮漳河兩大水系;氣候為北亞熱帶季風氣候,一年四季分明;資源較豐富,不少品種儲藏量在全國、全省占有重要地位;自然災害發生種類多,其中水、旱災害發生頻率高、次數多。
襄陽市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這里既有滔滔漢水流經,又有干冷、暖濕空氣交綏,冬寒夏暑,冬干夏雨,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加之復雜多樣的地貌類型對氣候要素產生明顯的再分配作用,使得市內氣候形成了各種類型。境內繁多的植物、動物種類,即受惠于氣候的復雜多樣性。
襄陽市有什么歷史文化?
荊楚文化
襄陽市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孕育了楚賦開山鼻祖宋玉,誕生了“下里巴人”、“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等典故。留下了穿天節、端公舞、牽鉤戲、鎖吶巫音、苞茅縮酒等楚風遺俗,留下了西周鄧城、宜城楚皇城、南漳楚寨群、棗陽九連墩等楚文化遺址。
三國文化
上承漢末,下啟魏晉,在近百年群雄爭戰、風云際會的三國時期。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精準分析時局、提出《隆中對》,使襄陽成為三國鼎立格局形成的源頭;以羊祜鎮守襄陽、杜預上表滅吳方略為標志,襄陽成為晉滅吳、完成統一大業的策源地。
漢水文化
襄陽市古有“江河淮漢”之說,漢水流域是中華民族發祥地之一。襄陽踞漢水中游,東西交匯、南北貫通,“漢晉以來,代為重鎮”,是漢水流域最重要的城市。特殊的地理位置,使襄陽成為歷史上的區域性經濟、政治、文化中心,成為漢水文化中具有重要影響和代表性的區域。
書畫文化
襄陽市是“中國書法名城”,歷史上代表性人物有三國時期的梁鵠、邯鄲淳,隋唐時期的丁道護、杜審言,北宋時期的米芾、米友仁、張友正等。米芾世稱“米襄陽”,與蘇軾、黃庭堅、蔡襄合稱“宋四家”,他的畫以“米點山水”著稱于世,他的《研山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習書臨摹的法帖。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