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團公司稅務籌劃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通常情況下,有關于集團公司開展稅務籌劃,其基本思路主要有以下這些:
1、縮小整個集團企業的納稅稅基。
主要表現為降低集團公司的營業收入,增加營業成本費用,降低納稅所得等,從而以達到減少應納所得稅的目的。而這,一般要借助財務會計手段來完成。
在實際操作中,可以選擇的主要方法有分期付款、按完工百分比推遲確認收取、改變存貨計價方法、采取合理的費用分攤方法等來進行,從而以實現降低集團公司的納稅稅基,進而減輕企業稅負。
2、制定集團公司轉讓定價實現稅負轉嫁。
集團公司轉讓定價通常不受市場供求關系的影響,利用轉讓定價在集團公司內部轉移利潤是集團最常用的一種稅務籌劃手段。
如:把集團內部的利潤通過轉讓定價從高稅區關聯企業轉移到低稅區關聯企業,雖然低稅區關聯企業稅負比以前有所增加,但是高稅區關聯企業的利潤及稅負都減少了,并且最終使集團公司整體稅負實現下降。
3、利用稅收優惠政策和稅法相關規定進行稅務籌劃。
現行稅法有許多稅收優惠政策和特殊的稅收規定可幫助集團公司實現納稅負擔減輕,如高新企業可享受15%企業所得稅率的優惠、研發費用可加計扣除等有關稅務規定,這些規定都可以成為集團公司開展稅務籌劃的立足點和出發點。
因此,集團公司開展稅務籌劃,也可以利用這些優惠政策和相關規定,來實現自身稅負的有效減輕。
稅收籌劃具備哪些特點?
一般而言,有關于稅收籌劃所具備的特點,其主要有如下這些:
1、合法性
合法性指的是稅收籌劃只能在稅收法律許可的范圍內進行。這里有兩層含義:
一是遵守稅法,二是不違反稅法。合法是稅收籌劃活動開展的前提,當存在多種可選擇的納稅方案時,納稅人可以利用對稅法的熟識、對實踐技術的掌握,做出納稅更優化選擇,從而降低稅負。
而對于違反稅收法律規定,逃避納稅責任,以降低稅收負擔的行為,屬于偷逃稅,要堅決加以反對和制止。
2、籌劃性
籌劃性是指稅收籌劃應在納稅行為發生之前,對納稅人經濟事項進行規劃、設計、安排,以達到減輕稅收負擔的目的。在經濟活動中,納稅義務通常具有滯后性,這就在客觀上提供了對納稅事項作出事先籌劃的可能性。
另外,經營、投資和理財活動是多方面的,稅收規定也是有針對性的。納稅人和征稅對象的性質不同,稅收待遇也往往不同,這在另一個方面為納稅人開展稅收籌劃提供了機會。
3、目的性
稅收籌劃的直接目的就是降低稅負,減輕納稅負擔。這里有兩層意思:
一是選擇低稅負。低稅負意味著較低的稅收成本,較低的稅收成本意味著高的資本回收率;二是滯延納稅時間(不是指不按稅法規定期限繳納稅款的欠稅行為),獲取貨幣的時間價值。
通過一定的技巧,在資金運用方面做到提前收款、延緩支付。這將意味著企業可以得到一筆“無息貸款”,避免高邊際稅率或減少利息支出。
4、風險性
稅收籌劃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稅收收益,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往往不能達到預期效果,這與稅收籌劃的成本和稅收籌劃的風險有關。
其中,稅收籌劃的成本是指由于采用稅收籌劃方案而增加的成本,風險是指方案制定和落實隱含的風險因素。如對稅收政策理解不準確或操作不當,而在不知覺情況下采用了導致企業稅負不減反增的方案,或者觸犯法律而受到稅務機關的處罰等。
5、專業性
專業性不僅是指稅收籌劃需要由財務、會計專業人員進行,而且指面臨社會化大生產、全球經濟一體化、國際貿易業務日益頻繁、經濟規模越來越大、各國稅制越來越復雜的情況下,僅靠納稅人自身進行稅收籌劃顯得力不從心。
因此,稅務代理、稅務咨詢作為第三產業便應運而生,向專業化的方向發展。如今,稅收籌劃越來越演變為一項專業性極強的操作,也對籌劃人員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